講座回顧 | 劉幼琍教授講述人工智能時代的學術想象與研究取徑
5月18日下午,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主任劉幼琍教授為我院全體師生開展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學術想象與研究取徑》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意昂体育3副院長李曉靜教授主持🧚🏽,前沿性的話題與旁征博引的內容吸引了逾四百名師生的共同參與、學習與交流🧜🏿♂️。
劉幼琍教授開展線上學術講座
我院副院長李曉靜教授在線主持講座
講座的開篇🍁,劉幼琍教授結合自身的教育背景和研究經歷,講述了通訊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科技的發展對她的研究方向與研究興趣選擇的影響,並呼籲同學們抓住人工智能時代湧現出的豐富議題,運用自身專業所學開展感興趣的學術研究豐富科研生活。劉教授以2022年的14項最新人工智能研究為切入點,對近年來發表在新聞傳播學SSCI期刊上的人工智能相關研究進行了細致的梳理🙌🏼,描繪了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學術圖景🧞♂️,鼓勵大家開拓思維♛,關註前沿議題👨🏿🚒🤽🏿♀️。
劉教授通過翔實的論文研究,在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的基礎上介紹了AI-Mediated Communication和AI- based Persuasion等最新研究範式,並提出了AI數據監管🪑、AI倫理素養、AI勞工👮🏼♀️、人機傳播等前沿議題。隨後,劉教授還回顧了人工智能在廣告🌭、新聞👨🏽🦱、公共關系等經典傳播學領域中的最新研究,啟示大家在人工智能時代擁抱技術,從中發現具有價值的選題,並提出針對性的研究問題開展學術思考與探索。
在講座最後,劉教授結合自己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重點介紹了人臉識別、智能音箱、聊天機器人三項人工智能技術在傳播學領域的應用。通過案例的講解為同學們展示了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鼓勵大家夯實定性🧀、定量以及大數據等研究方法論的基礎,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的前沿議題。此外,劉教授以此為延伸,圍繞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選題與聆聽講座的師生們開展了深度討論🙋🏽♂️,為大家開展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新的方向。
與會嘉賓與同學線上合影
【演講嘉賓/劉幼琍】
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系主任,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電訊傳播博士。曾任臺灣的政治大學研發長暨頂尖大學計劃辦公室主任、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及廣電系系主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現任國際電訊傳播學會(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Society)理事、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等SSCI期刊編輯委員會的委員🕧。研究領域為媒體與電訊傳播法規與政策🧚🏻♂️、新媒體經營模式、大數據與隱私權、人工智能的倫理與治理🐪。
【學生感言】
本次講座💆🏿♂️,劉幼琍老師基於人工智能時代的大背景,講述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給傳播學領域帶來的變化🍟❤️、人工智能相關的研究方向,並結合數篇學術論文對研究思路和方法進行了詳細剖析。通過聆聽這次講座,我意識到做研究要不斷關註新技術發展帶來的變化,對某個領域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深入挖掘👨🏿🎓,提高自己的學術領悟力和研究能力。
——杜蘭娟
2021級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通過劉教授的本次分享👨🏿🦳🚣🏼♂️,我深度了解了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傳播學的研究新方向與新路徑。在研究議題上,人工智能不僅深度嵌入了新聞的生產、傳播與展示的全過程,更通過交互機器人、虛擬形象等形式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鏈接👩🦳🧑🏻🦯。對於博士研究生而言,這些人工智能的應用都將成為我未來關註的重要研究選題,為我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引。
——徐騰
2021級新聞傳播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劉教授的本次講座🤵,讓我們共同學習了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傳播學的學術新動向🈵。從媒介研究、AI倫理研究🙆🏿、廣告學研究、AI新聞研究、社交媒體與社會資本研究等多個視角全面地展示了人工智能給我們專業領域所帶來的重大影響🎆,極大地拓寬了我們的學術視野。
——MONICA WU(阿根廷)
2021級新聞與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文 / 何中蕾 李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