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陳昌鳳教授講述媒介發展的“去中介化”和未來傳播的“元宇宙化”
11月3日上午,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教授陳昌鳳老師為我院全體師生開展了題為《“去中介化”與元宇宙化傳播》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意昂体育3院長李本乾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內外700多名師生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學習。
清華大學陳昌鳳教授開展線上學術講座
我院院長李本乾教授主持講座
陳昌鳳教授從“中介化”🛁、“去中介化”的元宇宙和“媒介化”的世界三個層面抽絲剝繭地論述了技術革新與人類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陳教授首先通過豐富的實踐案例以及全球的前沿學術成果☝🏻,系統介紹了幾個核心概念🕺🏿。“中介化”是提供不在現場的“體驗”/“經歷”的過程和影響,媒介作為中介化載體𓀆,隨著受眾/粉絲研究的開展,媒介過程被發現不再是生產-分發-接受的閉環,而是跨越空間的🚵🏻、廣闊的中介化過程。中介化建構起由媒介邏輯規製的共同經驗世界🦹♂️,是持續無休止的過程🪻,通過中介化,媒介對於我們對世界👳🏻♀️✋🏻、對個人生命體驗產生著影響。因此,日常生活和社會空間成了媒介和溝通。媒介嵌入深層社會空間的過程🤽🏻,打造“媒介化”世界。在此基礎上,陳昌鳳教授進一步以元宇宙為例,探討“去中介化”的媒介化世界的特征及其對社會的影響。通過以紐約時報的記者采訪虛擬社交媒體Horizon Worlds作為引入,陳昌鳳教授詳細梳理了近些年來元宇宙的理論🧜、特質👩🏽🏫,元宇宙通過“改變交流👭🏼、解放需要”的目標滿足人類對新技術的訴求。元宇宙發展的核心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平臺化將是未來媒介化世界的核心。但在看到技術賦能的同時,我們也要警惕元宇宙技術帶來的道德、法律和安全方面的問題。陳教授還就技術快速發展、超前應用🧖♂️,與文化滯後方面的沖突帶來的種種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5個方面的討論𓀇🥌。
縱觀整個講座,陳昌風教授不僅鞭辟入裏地從理論的角度深入探索了未來技術與社會的互動關系,而且用生動形象的實踐案例引發師生們對技術與人🥓、社會關系的深入思考。在講座的最後,陳教授還為聽課的師生指明了未來“去中介化”的研究進路,極大地開闊了大家的視野,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嘉賓介紹】
演講嘉賓 / 陳昌鳳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教授🛶、博士生導師⚉,《全球傳媒學刊》執行主編🧛🏼。原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辦新聞傳播學科組成員,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新聞傳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講座感想】
本次講座中,陳昌鳳教授向大家系統介紹了中介化、媒介化的概念。她認為如今的社會交流是中介化的。人類依賴的中介不是基於內在的精神現實,而是基於外在的物質過程(物體、聯系🥷🏼、基礎設施、平臺)。正是借由這些中介👩🏿🔧🍡,交流和意義的建構才得以發生。此外,陳教授還介紹了元宇宙的發展及相關概念,不僅詳細講述了元宇宙的核心理念,還系統闡述了元宇宙當下存在的一些倫理風險🙁,為我們了解元宇宙提供了新的觀察視角。整個講座內容豐富詳實,令我收益匪淺。
——西爾紮提·牙生江
2019級傳播學專業本科生
陳昌鳳老師向我們細心講解了“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相關理論知識並舉了“horizon worlds”等業界例子向我們展示了元宇宙的底層架構和具體產品,使我們的了解更加深入🧙🏽。在此過程中,陳昌鳳老師特別強調“技術的超前應用”和“滯後的文化之間”的矛盾🫁。她認為,技術的快速迭代的確帶來了一些問題,但是這不意味著要停滯物質技術發展☮️,如何找到技術革新和社會文化發展之間的平衡點,才是當下平衡“矛盾”的關鍵👨🔬👨🏽🦳。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讓我對這些概念和理論以及元宇宙本身產生了新的思考🦸🏻,受益匪淺👩🏿🚀!感謝陳老師!
——阿婭拉·色力克
2019級傳播學專業本科生
在本次講座中,陳昌鳳老師從媒介中介化的理論出發💇♂️🍦,列舉了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數字時代的“修復”理論等具有深刻影響的媒介理論,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深度媒介化帶來的全新製度建構⚫️。此外,通過Meta的Horizon虛擬社交網絡✯、元宇宙日🗾、fortnite遊戲等例子👩🏻🎨,陳老師生動闡釋了元宇宙平臺目前的研究現狀🌟、在社會中的運用,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等內容🦸🏿♂️,加深了我對元宇宙的認識💡🈹。通過這次講座,我對科技時代媒介理論的新變化和新格局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也初步了解到元宇宙的局限以及面對的困境。感謝陳老師!
——俞詩睿
2019級德語專業本科生
(撰稿:謝應傑、李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