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昂3新聞

    我院舉辦“新媒體與社會”教師座談會暨圓桌論壇

    閱讀👶:14028 發布於:2021-06-09 17:09

    6月2日下午,我院召開了“新媒體與社會”教師座談會暨圓桌論壇。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意昂3副院長胡易容教授、南京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潘祥輝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意昂3副院長唐海江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吳小坤教授到訪並與我院青年教師進行交流座談🤱🏽。我院院長李本乾教授、副院長李曉靜教授、新聞傳播系副系主任王昊副研究員、副系主任禹衛華副研究員,以及王茜、王大可🧖🏽、陶婷婷、朱頔🧛🏿‍♂️、黃藝彤、楊梟梟🏋🏻、李耘耕😀、甘雨梅等教師參加會議。李曉靜副院長主持座談會🏇🏿。

     1.jpg


    座談會上,院長李本乾教授對四位青年學者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及感謝🏜,同時希望能夠與兄弟院系的各位青年才俊積極開展交流和合作,共同做好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學教學與科研工作💛🚶‍♀️。

    2.jpg


     隨後,胡易容教授、潘祥輝教授🚫、唐海江教授👉🏻、吳小坤教授針對各自學術研究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胡易容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業界的從業經歷🏏,以及在導師的啟蒙下走向跨學科學術研究的經歷,他提到,傳播學的研究需要更廣闊的視野💂🏻‍♀️;潘祥輝教授分享了傳播學本土化的相關研究經驗🤱🏼💭,他提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唐海江教授強調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吳小坤教授則分享了如何從文科專業背景向文科、工科跨學科研究轉型的經驗🙅🏽‍♂️🏛。

     4.jpg


    在交流座談環節,我院教師與四位青年學者從學術創新🫡、傳播學研究視角、傳播學本土議題的理解與深化等各方面進行了積極熱烈的討論。

    座談會結束後🏊🏿‍♀️,四位青年學者繼續參與了以“新媒體與社會”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學術交流會,圓桌論壇由李曉靜副院長主持。

    7.jpg 


    在圓桌論壇上👱‍♀️,首先由胡易容教授帶來《從“上古圖文符號”到“微信表情包”——傳播符號學的學術跨度與張力》的主題演講🏥,講述了上古巴蜀符號在新媒體時代具備的新的研究意義和價值。同時,他從文化學的角度對疫情以來世界各國對於佩戴口罩意願進行了考察,分享了關於“口罩符號學”的觀點®️。他表示,佩戴口罩這一原本基於現代醫學和科學的行為指南🧑‍🤝‍🧑,在各種隱喻和文化的影響下,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8.jpg


    潘祥輝教授講述了《從碳基時代到矽基時代:矽媒介與人類傳播史上的新革命》。他從媒介介質考古的角度出發,講述了矽元素對於人類歷史發展的影響及對傳播學研究內容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潘教授提出🎤,在電子時代,半導體的出現使得矽元素不斷挑戰碳元素作為文明和生命基礎的地位,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或可以以矽基或者碳基這樣的媒介介質作為區分標誌。同時🦗,潘教授還分享了關於未來AI智能化時代的一些思考。

     9.jpg


    唐海江教授的演講專題為《轉向媒介:中國傳播史的探索與反思》,並從傳播史的名詞演化出發,梳理了中國大眾傳媒史的脈絡。他提到,研究媒介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媒介是挖掘人類生命形式的最深層次的工具📸👮🏻‍♀️,媒介考古最終是為了服務當代。

     10.jpg


    最後🧎🏻‍♂️,吳小坤教授帶來了《刺猬和狐狸之間——新聞傳播學科轉型驅動下的適應性學習路徑探索》的主題演講𓀔🦦。她從個人實踐經驗出發,介紹了如何培養跨界研究的思維和適應新環境下的學習。她提到,在進行跨界研究時,需要建立在原有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有目標性地選擇知識的連接點,並保持好奇的內驅力。此外,吳教授也針對自身的研究方向做了詳盡的案例分享⛹🏻‍♂️。

    11.jpg


    在主題演講結束後👩🏿‍💻,四位青年學者針對各個話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對談,並就我院學子的現場提問做出回答與交流。本次“新媒體與社會”教師座談會暨圓桌論壇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12.jpg

    13.jpg


    撰稿 | 張妍

    攝影 | 陳拯


    意昂体育3专业提供👨‍🦳:意昂体育3意昂体育3平台意昂体育3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3欢迎您。 意昂体育3官網xml地圖